图 -95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一款长程战略轰炸机,北约代号“熊”。
研发历史
图-95 轰炸机于1951年开始研制,1954年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首批生产型于1956 年开始交付使用。早期型生产300 多架,除了作为战略轰炸机之外,还可以执行电子侦察、照相侦察、海上巡逻反潜、通信中继等任务。20 世纪80年代中期,图-95轰炸机又进行了大幅改进并恢复生产,即图-95MS 轰炸机。自服役至今,图-95轰炸机已走过了 60年的历史,堪称军用飞机中的“老寿星”。这主要是因为它的体积与滞空能力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功能性,以轰炸机的角度而言,图-95稍作修改便可做不同功能用途,如运输机、侦察机,甚至是军用客机。
展开剩余61%机体构造
图-95轰炸机采用后掠机翼,机翼上安装了4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台发动机驱动两个大直径四叶螺旋桨。机身前段有透明机头罩、雷达舱、领航员舱和驾驶舱。驾驶舱上方有一个圆形透明罩,供领航、操纵员观察用可进行天文导航和操纵后机身上方的炮塔。后期改进型号取消了透明机头罩,改为安装大型火控雷达。机翼穿过机身中段,机翼后是弹舱。尾段上装有尾部炮塔。尾翼采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垂直和水平安定面都具有后掠角,平尾安装角可调,均由液压操纵。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起落架有两个机轮,并列安装。图-95轰炸机的动力装置为4台NK-12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功率为11000 千瓦。
机载武器
图-95轰炸机在机身后上方有安装了2门23 毫米机炮或1门30毫米机炮的炮塔,机身腹部有2门机炮的炮塔。位于机身中段下部的弹舱最多可装载15 ~25吨各种常规炸弹。正常载弹量为10吨,也可装载水雷、鱼雷、无线电遥控炸弹和核弹。
电子设备
图-95轰炸机机头安装有P6П-4型轰炸瞄准雷达,后来改用P6П-6型。该雷达为自动调频,改变频率的时间不超过4秒钟,可用于领航(与地面导航台配套)、轰炸和敌我识别询问应答。在受天气影响或受到干扰时,可与光学瞄准具交联使用来记录、侦听和照相,也可以与自动驾驶仪、计算机交联使用,按预定方案自动投弹。电子侦察设备安装在弹舱内,天线集中于腹部或机头下的大鼓包里,可记录、侦听和照相。有时还安装有“卡里”式电视侦察设备,可将地面情况用无线电传送回指挥部作用距离约250千米。
服役记录
1961年10月30日早上11时32分,苏联在北冰洋新地岛群岛试爆了第一颗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核武器:沙皇炸弹。执行这次试爆任务的飞机是一架图-95V轰炸机,另外有一架图-16“獾”式轰炸机作为观测机。由于“沙皇炸弹”过于庞大,弹体重达27吨,长度为8米,最大直径为2米,所以图-95V轰炸机必须将机体内的燃油槽与机腹炸弹舱门移除才能执行任务。
来源:《作战飞机鉴赏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40-144页
发布于:北京市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